摘要 最近,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在多次調研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發布了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工作要點(試行)(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其中,三個標志性目標的提出引起行業廣泛關注,即在為重點行...
最近,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在多次調研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發布了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工作要點(試行)(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其中,三個標志性目標的提出引起行業廣泛關注,即在為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提供裝備和服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中高檔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和優勢企業。
為什么要提出這三個標志性目標,機床協會副秘書長陳惠仁表示,這些都是針對行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若干傾向性問題而提出來的。那么,行業又存在哪些傾向性問題呢?對此,陳惠仁作了深入解讀。
兩大一全
近十年來,伴隨著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絕大部分的行業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經營規模持續迅猛擴張,并且已經形成一種“發展慣性”,一種“路徑依賴”,企業已經習慣了這種持續快速增長的狀態。
在此過程中,行業企業愈加突出地表現出“兩大一全”的傾向,即企業規模越做越大,產品規格越做越大和產品品種越做越全。每當我們在做規劃、謀發展時,總是習慣性地首先考慮上述這些方向和路徑。
必須承認,正是上述路徑推動了行業近十年的高速發展,或者說上述路徑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階段中是合適的選擇。這也和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大環境密切相關且與之完全合拍。但是現在這種發展的路徑依賴肯定不行了,至少是不夠了,因為大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做出調整和改變,否則我們將止步于大,不可能變強,或者連大的地位也保不住。
行業由大變強不僅需要中國自己的山崎馬扎克(MAZAK)、德馬吉(DMG)和天田(AMADA),更需要眾多中小規模但具有獨特優勢的專精特企業。所以我們必須正確把握規模與結構、外延與內涵、全與專的關系,轉移工作重心,調整資源投向,只有這樣才是符合發展新階段要求的正確選擇。
為此,工作要點特別指出:要適應市場需求結構升級的新特點和發展環境的新變化,加速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堅定不移地走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的發展道路;走以技術進步驅動為主的發展道路;走持續提升企業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道路。
重硬輕軟
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在行業企業中客觀上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資源瓶頸,很多企業經營者都普遍感受到企業內部人才、技術、管理機制等各方面的資源都已經跟不上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與此相關的是,在為數不少的行業企業內部積累了一些不良傾向,其中有一類傾向我們稱之為“重硬輕軟”的傾向。
所謂重硬輕軟的傾向,在宏觀層面上表現為片面重視制造能力等硬實力的擴張,而在相當程度上忽視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運作能力、品牌建設能力、管理能力和文化能力等軟實力的建設,表現為企業既大又全,但是卻缺乏企業內涵。
在微觀層面上則有諸多方面的表現:在產品開發上,重有形的功能和規格指標的實現,忽視無形的技術附加值在產品研發中的體現,忽視深層次技術對設計研發的支持。
在產品制造上,重有形的廠房、裝備能力的武裝,忽視先進技術的不斷積累、工藝系統的整體提升和穩定的質量保障能力建設;在市場開發上,片面地重銷售業績的實現,忽視用戶服務水平的提升。
即使在服務方面,也僅僅是局限于商品本身的服務,忽視(或現在還根本不具備意識和能力)為用戶提供擴展的增值服務等等。
所有這些傾向都是與行業由大變強的方向完全相悖的,都是制約行業實現三個標志性目標的重要因素,是行業現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自覺的行動。
為此,工作要點特別提出,“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尤其要在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質量可靠性上下功夫;在產業化環節下功夫;在制約中高檔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深層次技術上下功夫”。切實解決“形似神不似”的問題。
急于求成
必須客觀地承認,盡管我國機床行業這些年進步很大,但那是相對于自己的過去而言。事實上我們和機床制造強國的差距還很大,需要下大力氣、花大功夫才能縮小差距。尤其需要我們靜下心、沉住氣,甘于寂寞,臥薪嘗膽,做大量扎實的底層基礎工作。
而目前在行業內外不同程度存在的急于求成甚至急功近利的心態和情緒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在行業內部存在的這種傾向則更為有害。所謂急于求成的傾向,現階段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滿足于“能做”,二是想“包打天下”。
首先說第一種表現。一方面我們承認,和過去相比,我們現在確實能做許多過去做不了的東西,這里主要指一些高端產品,比如一些大規格/大噸位的產品,一些多軸聯動的產品,一些多工序復合的產品。
但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承認,我們做的這些高端產品,真正在用戶中取得良好應用效果的還不是很多,形成一定市場規模(占有率)的則更是很少,有相當部分的產品還僅僅停留在“能做”這個初級階段上,離“做好”和“做出特色”差距甚大。這種情況本身并不是問題,因為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發展階段。問題在于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這個階段,甚至長期止步于這個階段。
行業過去在這方面的教訓很多,現在這些表現仍然不少。做了一臺樣機(往往這些樣機僅僅是實現了一些基本功能和規格指標,因而僅是初步成果),就不切實際地大肆宣傳,什么打破壟斷、突破封鎖、達到當代國際領先水平等等。結果是鑒定獲獎,大功告成,將初步成果束之高閣,又急著把注意力和資源投向新的更“時髦”的項目上。如此循環往復,不僅造成研發資源的巨大浪費,更重要的是我們長期不能實現產業化技術和市場應用的突破。
鑒于此,工作要點中特別指出,要實現由“能做”到“做好”的本質跨躍。事實上“能做”和“做好”之間,絕不是量的差距,而是本質區別。我們必須這樣認識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投入足夠的注意力和資源,才能實現這個跨越。
再說第二種表現,即“包打天下”的傾向。隨著行業企業的高速發展,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極大地增強了行業企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于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能做”這種“包打天下”的傾向有了不同程度的表現。
尤其是過去五年時間,這種表現相對突出。在這種思想傾向指導下,一些行業企業采取四面出擊的打法,結果造成資源分散,不但新的方向沒有成功實現,而且原有的優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應該說,這本來是一種積極發展的傾向,是好事,但問題在于要把握好擴張的度,把握好擴張的范圍和速度,要遵循規律,重視基礎,揚長避短,不能脫離實際。我們必須清楚,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自身的優勢也是有局限的。有限的資源只能用于有限的目標,而且應該是自身具有相對優勢的目標。
為此,工作要點中專門指出,“要克服心浮氣躁的情緒,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借鑒行業內企業已經創造的成功經驗,在理性分析自身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基礎上,選準重點突破的市場方向,集中資源,專注目標,深耕細作,堅持長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做出自身的品牌和特色。面臨當前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尤其要重視這個問題。
畏懼高端
對于高端細分市場的認識和態度,目前在行業中大致有如下幾種表現。
一是不重視,認為該市場領域規模不大,且投入大、見效慢,特別是投入風險較大,因此不能作為企業市場戰略的重點。
二是畏難,缺乏信心和勇氣,認為該領域對機床設備的要求太高,我們差距太遠,這是長期的目標,現階段還不能作為企業經營的重點方向。
三是對該市場的難度和困難估計和準備不足,倉促上陣,結果屢戰屢敗。
四是對該市場的個性化需求特征認識不足,以經營中低端產品和市場的傳統模式,用通用型的產品去應對該市場等等。
所有這些表現都是不正確的認識、態度和方法,是我們成功進入高端細分市場的主要障礙,是制約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主要因素。針對上述表現,工作要點明確倡議,行業企業尤其是重點骨干企業要“自覺地把企業目標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主動承擔國家責任和行業責任”;要“特別重視與用戶緊密結合,深入研究和掌握用戶工藝特點,努力成為用戶工藝專家”;要“加速提升面向中高端市場的綜合服務能力,完成由簡單的‘商品提供者’到‘用戶工藝師’的角色轉變”。這里已經把在這個方向上的突破提高到企業履行“國家責任和行業責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