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已經發出預警,中國鋁土礦對外依存度高達60%。其中,來自印尼的鋁土礦所占比例超過70%,僅今年7月,來自印尼的鋁土礦所占比例就創下84.19%的新高。印度進口量占比約1.7%。鋁土礦在全球儲量巨大,而在我國卻面臨枯竭。我國鋁土礦資源相對匱乏,靜態保證年限僅10年。而且,加工困難、耗能大的一水硬鋁石型礦石占全國總儲量的98%以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5年、2006年,我國鋁土礦進口均價在33美元/噸左右,而2011年前7月的進口均價已經漲至45.2美元/噸,最高時,達66美元/噸。2011年上半年,國內陸續有約400萬噸氧化鋁產能建成。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氧化鋁產能總量達4532萬噸,占亞洲、全球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85.4%和41.3%。“十一五”期間,我國氧化鋁產能擴大3倍,在背后支撐這些產能的,絕大多數是印尼的紅土型鋁土礦。
近年來,印尼經濟發展增速加快,對本國資源的利用、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不斷有限制主要礦產資源出口的消息傳出。今年初,印尼中央政府從縣政府手中收回了礦產資源的審批權,由政府集中調控鋁礦產量和價格。這更加劇了我國鋁土礦市場波動的風險。
跨國公司壟斷資源對我國這種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的國家構成不小的威脅。世界上一些鋁土礦資源大國如澳大利亞,其資源開采權和產能一直被美國的跨國鋁業公司控制。美國通過跨國公司掌控了全球鋁土礦產能的25%及全球近1/3的產量。牙買加和巴西的鋁土礦資源也有四成以上被跨國公司控制。
為避免鋁土礦市場步鐵礦石后塵,國內企業正在加快海外尋礦的步伐。今年8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將投資60億美元共同開發幾內的鋁土和氧化鋁礦。面對上述情況,國內企業也在積極尋找其他途徑降低產業風險。設立鋁土礦、氧化鋁資源儲備基地,逢低買進并進行長期儲備,積極開發國內資源等都被納入保障我國鋁土礦資源供應的建設中。限制氧化鋁產能的盲目擴張,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對環保設備等方面的投入是控制國內鋁業風險的又一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