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球面光學零件廣泛應用于航空機載設備(雷達測距儀)、衛星(先進的光學望遠系統、高分辨率的電視攝像系統、高靈敏度的紅外傳感系統)、激光制導、紅外探測等領域,同時在民用光電產品上的應用...
非球面光學零件廣泛應用于航空機載設備(雷達測距儀)、衛星(先進的光學望遠系統、高分辨率的電視攝像系統、高靈敏度的紅外傳感系統)、激光制導、紅外探測等領域,同時在民用光電產品上的應用更為廣泛.
1非球面光學零件的延性方式磨削技術
1.1延性方式磨削技術
最近,短波長光學,特別是 x射線光學領域中的研究活動表明, x射線領域的光學元件多采用非球面,并要求零件的形狀精度達到納米級,表面粗糙度達到埃級,而且越來越多的使用硬脆性材料。這些零件的傳統加工方法是磨削加工后,經過研磨、拋光工序,精加工成所需零件,這種方法的生產效率低,加工周期長,不能適應現代生產的需要。作為光學零件的加工,一方面要求精度高,加工表面超光滑,另一方面又要求加工表面沒有加工變質層。在這種需求下,就產生了硬脆材料的延性方式磨削,成為超精密加工的一個熱點。
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可使用單點或多點金剛石工具(磨削)加工諸如玻璃和陶瓷一類的脆性材料,因材料是塑性流動方式去除的,得到沒有裂紋的加工表面,因此稱這一工藝過程為“延性(塑性)”或“剪切”方式磨削。
當每個砂輪磨粒切除的材料體積小到足以塑性流動而不產生脆性斷裂即產生裂紋時,就實現了延性方式“無損傷”磨削。實際上,這就意味著要保證未變形切削厚度小于脆性一一延性轉換臨界值,這個臨界值因材料不同而變化,但約為 O.1μm。因此實現延性方式磨削的主要因素是機床系統精度和工具與工件之間的動態剛度,具體條件為:
1)微細磨粒砂輪的高精密“修整”和“修銳”以保證砂輪足夠鋒利2)設計和制造出高動態剛度的主軸,主軸的運動誤差(徑向和軸向)必須小于0.1 μm;3)設計和制造出高動態剛度的導軌,其運動誤差(線性和回轉)必須小于0.1μm;4)光滑、無噪聲、高剛度伺服驅動控制形成切削的運動。
根據經驗,一個不小于300N/μ m(靜態)的機床閉環剛度(在工具和工件之間)是必需的,為滿足上述條件,除上面介紹的主軸和導軌滿足上述條件外,還必須研制出高精度、高剛度的砂輪主軸,同時還須要研制出高效的砂輪修整裝置。另外熱、振源的減少及其隔離以及能動控制,納米級測量和控制系統,工件材質的選定,工件保持等外圍技術的問題的解決,也是支承廷性方式磨削加工技術的重要問題。
英國 Cranfield大學的精密工程研究所(CUPE)己研制成功超精密三軸 CNC磨床,并能對一些先進工程陶瓷和一小范圍玻璃材料進行延性方式磨削。日本學者宮下等人通過帶有微量進給的立式平面磨床磨削水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達到了 p—v2nm,日本學者難波等人通過具有零膨脹的玻璃陶瓷主軸的精密平面磨床磨削光學玻璃 NBFl,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達到了Rmax5nm,以前只能靠研磨和拋光才能加工出來的零件,現在用延性方式磨削也能加工;
1.2應用了延性方式磨削技術的非球面光學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機床
Rank Pneumo公司于1996年已經開發出 Nanoform250超精密加工系統,該系統具有兩軸超精密 CNC機床,在該機床上既能進行超精密車削,又能進行超精密磨削,另外還能進行超精密拋光,該機床最突出的特點是能直接磨削出滿足光學表面質量和面型精度的硬脆材料的光學零件。
1非球面光學零件的延性方式磨削技術
1.1延性方式磨削技術
最近,短波長光學,特別是 x射線光學領域中的研究活動表明, x射線領域的光學元件多采用非球面,并要求零件的形狀精度達到納米級,表面粗糙度達到埃級,而且越來越多的使用硬脆性材料。這些零件的傳統加工方法是磨削加工后,經過研磨、拋光工序,精加工成所需零件,這種方法的生產效率低,加工周期長,不能適應現代生產的需要。作為光學零件的加工,一方面要求精度高,加工表面超光滑,另一方面又要求加工表面沒有加工變質層。在這種需求下,就產生了硬脆材料的延性方式磨削,成為超精密加工的一個熱點。
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可使用單點或多點金剛石工具(磨削)加工諸如玻璃和陶瓷一類的脆性材料,因材料是塑性流動方式去除的,得到沒有裂紋的加工表面,因此稱這一工藝過程為“延性(塑性)”或“剪切”方式磨削。
當每個砂輪磨粒切除的材料體積小到足以塑性流動而不產生脆性斷裂即產生裂紋時,就實現了延性方式“無損傷”磨削。實際上,這就意味著要保證未變形切削厚度小于脆性一一延性轉換臨界值,這個臨界值因材料不同而變化,但約為 O.1μm。因此實現延性方式磨削的主要因素是機床系統精度和工具與工件之間的動態剛度,具體條件為:
1)微細磨粒砂輪的高精密“修整”和“修銳”以保證砂輪足夠鋒利2)設計和制造出高動態剛度的主軸,主軸的運動誤差(徑向和軸向)必須小于0.1 μm;3)設計和制造出高動態剛度的導軌,其運動誤差(線性和回轉)必須小于0.1μm;4)光滑、無噪聲、高剛度伺服驅動控制形成切削的運動。
根據經驗,一個不小于300N/μ m(靜態)的機床閉環剛度(在工具和工件之間)是必需的,為滿足上述條件,除上面介紹的主軸和導軌滿足上述條件外,還必須研制出高精度、高剛度的砂輪主軸,同時還須要研制出高效的砂輪修整裝置。另外熱、振源的減少及其隔離以及能動控制,納米級測量和控制系統,工件材質的選定,工件保持等外圍技術的問題的解決,也是支承廷性方式磨削加工技術的重要問題。
英國 Cranfield大學的精密工程研究所(CUPE)己研制成功超精密三軸 CNC磨床,并能對一些先進工程陶瓷和一小范圍玻璃材料進行延性方式磨削。日本學者宮下等人通過帶有微量進給的立式平面磨床磨削水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達到了 p—v2nm,日本學者難波等人通過具有零膨脹的玻璃陶瓷主軸的精密平面磨床磨削光學玻璃 NBFl,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達到了Rmax5nm,以前只能靠研磨和拋光才能加工出來的零件,現在用延性方式磨削也能加工;
1.2應用了延性方式磨削技術的非球面光學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機床
Rank Pneumo公司于1996年已經開發出 Nanoform250超精密加工系統,該系統具有兩軸超精密 CNC機床,在該機床上既能進行超精密車削,又能進行超精密磨削,另外還能進行超精密拋光,該機床最突出的特點是能直接磨削出滿足光學表面質量和面型精度的硬脆材料的光學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