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乘用車市場的高速發展,不少車企也將年度銷量目標紛紛上調,而與此同時帶來的是產能不足,介于此,新工廠的組建也成為這些車企的當務之急,那么今年又有多少個車企新工廠將投產呢,小編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一汽-大眾產能擴充至300萬輛
2017年,一汽-大眾在沒有SUV加持、所在細分市場整體同比下滑以及市場容量萎縮的情況下,全年仍然取得了超200萬輛的銷量表現,實現同比增長5%,其銷量位列合資車企前茅,但是對此不俗的成績一汽-大眾并沒有高枕無憂。
而今年是一汽-大眾的SUV年,一汽-大眾將引入兩款全新SUV車型,當然對于目前現有車型,一汽-大眾也并沒有放棄,故增加產能是其當下最重要的舉措。
2018年,一汽-大眾將有4家新工廠陸續投產,分別是:長春Q工廠一期、天津工廠一期、青島工廠一期、佛山工廠二期,這4家新工廠將達到年產能105萬輛,恰好為長城汽車當下的產能,屆時,一汽-大眾也將成為在華擁有產能最大的車企,產能總和超30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中國一汽官方稱,一汽-大眾華東基地即將全面建成,而該基地最重要的部分即一汽-大眾青島工廠一期,未來該工廠投產后將量產全新寶來及其衍生車型。而當下對于一汽-大眾而言,最重磅的車型——探歌將于佛山工廠量產,全新奧迪Q5L也在不久前于長春Q工廠下線。
東風本田三工廠加入仍供不應求
東風本田近來憑借著SUV車型在華的熱銷,在終端市場表現持續走高。早在2016年,東風本田便取得了全年57.01萬輛的銷售成績、同比劇增40.3%。而在2017年,東風本田在產能已高度飽和的基礎上,年初制訂了65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而面對良好的市場銷售形勢,東風本田先后在7月、9月向外界宣布上調銷量目標,加碼兩次后,年目標銷量增至70萬輛,值得一提的是,最終東風本田在2017全年完成了超72萬輛的成績。
東風本田不同于其他車企,一直以來,其銷量嚴重受限于產能,而銷量的一路走高,更是讓東風本田一工廠從去年7月開始實行“5+1”生產模式;二工廠早在4月便開始實行“三班兩倒”生產模式,并實行“9.5+9.5”排班方式。全新CR-V推出后,東風本田工廠更是被曝出現嚴重產能問題,并且神龍汽車二工廠員工前去支援東風本田工廠生產,在9月底,東風本田停車場零庫存被曝光,而年底東風本田再一次以零庫存完成年度收官之戰,這些都足以證明東風本田對新工廠的渴求。
早在2016年底,東風本田三工廠便開始建設,并預計將在明年正式投產,但隨著東風本田在終端市場持續走高的表現,該工廠的建設早已加快步伐。不久前,東風本田銷售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表示,東風本田三工廠已經進入調試階段,新工廠預計產能為12萬輛,屆時,東風本田總產能將達到60萬輛。
2017年,東風本田依靠倒班制以及神龍員工的支援,最終盡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去年全年72萬輛的銷量,而今年其銷量目標為74萬輛,所以即使其三工廠全面投產了,依舊難以滿足終端市場所需,看來神龍員工還是不能閑著啊。
南北豐田擴充產能同迎TNGA
2017年,廣汽豐田累計銷量達440390輛,而其產能僅有38萬輛,今年,廣汽豐田全新第八代凱美瑞自上市起,在終端市場便呼聲不止,而TNGA架構打造的全新緊湊級SUV——C-HR也將在年內推出。產能已成當下廣汽豐田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1月16日,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在廣州南沙投產,該生產線年產能為10萬輛,后期還將提升至22萬輛。而全新緊湊級SUV——廣汽豐田C-HR便將在該工廠投產。
反觀一汽豐田,其現有四川、長春、天津三個生產基地,與廣汽豐田相比,隨著銳志、陸巡等車型的停產,其產能需求或并不是那么強烈,但去年全年近70萬輛的銷量成績也已經讓一汽豐田處于滿負荷狀態。而今年,一汽豐田將迎來C-HR的雙胞胎車型奕澤,以及全新B級車(有望為亞洲龍)。對此,新增產能同樣迫在眉睫。
去年7月,一汽夏利發公告稱:天津一汽豐田的四方股東(一汽夏利、一汽股份、豐田汽車公司、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對其增資,而此次增資便是為了建設一汽豐田的TNGA架構全新生產線。
據了解,一汽豐田位于天津的TNGA全新生產線占地面積超40萬平方米,未來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而全新SUV車型奕澤便落戶于此。
背靠大樹好乘涼——領克張家口工廠
2017年,對自主品牌而言,最重磅的無非是WEY和領克的加入讓自主品牌開辟了新高度,讓自主品牌不在是低端入門產品的象征。當下,領克的第一款量產車——領克01已經在浙江臺州路橋工廠投產,但對于領克的未來發展和吉利汽車一路走高的市場表現來看,路橋工廠還遠遠不能滿足領克。
去年年底,領克張家口工廠落成,今年這個新工廠將實現20萬輛的產能。領克張家口工廠由吉利控股集團投資,按照沃爾沃全球質量標準建設管理,由吉利汽車集團管理運營,是一座全新的現代化工廠。廠區建有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車間。
2016年,作為沃爾沃亞太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沃爾沃張家口發動機工廠全線投產,而眾所周知,領克的動力總成與沃爾沃相同,將領克工廠建立在張家口也能享受得天獨厚的待遇。
此前,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表示:“領克汽車是新時代的高端品牌,承載了中國汽車品牌走向高端、走向全球的重要使命。張家口工廠的落成對吉利2020戰略的實現和全球戰略布局均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將以新工廠的落成為契機,發揚奮斗者精神,持續引進全球一流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帶動高端汽車產業鏈發展,引領華北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同樣,在今年,還將擴充產能的車企遠不止這些,其中廣汽傳祺杭州工廠也于去年年底投產,一期規劃年產能20萬輛,未來產能還將拓展到40萬輛,而年初,廣汽乘用車新疆工廠一期也已經落成,產能為5萬輛。
不僅如此,廣汽新能源工廠也已經在路上,年底一期將投產,產能為20萬輛,二期建成后,累計產能將突破40萬輛。
而在4月28日,擁有臨港、浦口、鄭州三個生產基地的上汽乘用車,正式啟動了寧德基地建設項目,該工廠將于明年投產。
與之格格不入的產能過勝
當然,面對這個當下大量車企新增產能的大趨勢,仍有個別車企產能嚴重冗余,北京現代、神龍汽車、長安標致雪鐵龍就是其中代表。
目前,北京現代共有五座工廠,年產能165萬輛,而去年北京現代年銷量僅為82萬輛,也正是如此,去年成為了北京現代近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不過今年,北京現代多款車型的引入、換代也將進一步緩解“寒潮”。
神龍汽車目前擁有4座工廠,總產能超84萬輛,然而同北京現代一樣,神龍汽車同樣遭遇“寒潮”,2016年,神龍汽車全年銷量為60.02萬輛,同比下降14.7%,2017年,神龍汽車全年銷量僅為37.8萬輛,同比下降37%。但值得一提的是,神龍汽車與北京現代有個不同之處,北京現代銷量不振時所面臨的是停產、停工,而神龍汽車則在去年開辟了致富新項目——為東風本田上戰場。
當然論慘,北京現代和神龍汽車還算不上最慘,當下長安汽車與PSA的合資公司——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即長安DS)擁有著20萬輛整車的年產能,但去年銷量僅為5800輛,真正詮釋了什么才是產能過勝,目前,其工廠已經為已經淪為為長安旗下新能源車型的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