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鋒芒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榮生
盛夏之初,中國涂附磨具網記者來到了有著“鎮守江防,北固吳關”美譽的江蘇省鎮江市,參觀了坐落于此的江蘇鋒芒復合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并對公司董事長王榮生先生進行了專訪。
王榮生是一個地道的江南人,樸實而又精明,大氣而又幽默,一路侃侃而談,用他那帶著濃重吳語口音的普通話向我們講述了他的創業歷程、他的經營之道。
艱苦創業天道酬勤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話用在王榮生和他的鋒芒集團身上,再貼切不過。在談及創建鋒芒集團的不平凡歷程時,王總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人心思變。時任鎮江砂布砂輪廠技術科長的王榮生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懷揣著對美好前途和幸福生活的憧憬,他離開了當時還 算鐵飯碗的集體企業,與幾個志同道合者湊了10萬元,建立了一個砂布廠。誰能想到,這個當年僅僅擁有一間廠房、一臺機器、十幾個工人的小作坊,就是今天涂 附磨具行業聞名遐邇的鋒芒集團的前身。
然而,事情卻不像當初想得那么簡單順利。由于管理經驗的欠缺,再加上當時計劃經濟的強大根基,工廠在建立沒多久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沒有業務訂單,工人的 工資也發不下來,當初的幾個合伙人也紛紛知難而退,另尋它途。但是他卻心有不甘,不信這個邪,于是便自然地接過廠長的位置,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了前途未卜 的征途。
為了爭取訂單,讓工廠轉起來,他這個搞技術的不得不先去搞銷售。他笑著說:“于是我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在全國各地忙碌穿梭。有過傷心,有過失落,想過放棄,想過退卻,但他心里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山東他終于拿到了自己創業生涯里的第一份訂單。有了這第一桶金,公司便有了發展的資金保障。借助于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東風,公司開始擴 大生產,產品銷售也從山東擴展到了全國,營銷額從1989年的600萬猛增到1991年的1000多萬、1993年的3000萬、1995年的6000 萬。公司在鎮江市建設了新廠區,并正式改名為鎮江市江南磨具有限公司。
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苦磨礪和經驗積累,在以后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拿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坦然面對。從1995年開始,由于政府對企業的過多干預,嚴重地影響了公司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他毅然選擇離開了他一手創辦、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重頭再來。
他來到新壩新躍農場征了10畝地,在這里創辦了鋒芒磨具有限公司。在業內人士的指點下,他避開了與原企業的主產品——頁狀砂布的“自相殘殺”,明智地選擇 了耐水砂紙作為自己的主打產品。建造廠房、自行研制安裝設備、進行框架性技術準備,只用了短短6個月時間。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規模不斷壯大,今年三月 又實現了優化組合。2009年銷售收入達4.6億元,實現利稅4000萬元,自營出口2000余萬美元,經濟總量位踞全國行業第二位。目前公司資產規模已 達到1.6億元。
鋒芒大計,科研為本
在公司的起步發展階段,他們特別注重學習和借鑒。只要是有用的、好的東西,都會拿來“為我所用”。他告訴記者,做企業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必須學習和 借鑒一切對企業有用的東西。無論是最初的耐水砂紙制造,還是后來OEM經營,我們都是審時度勢,選擇最適合企業當時的發展狀況。只有先學會了走,才能跑; 只有先模仿成功,才能夠有創新的基礎和可能,用它山之石,攻鋒芒之玉,時刻看齊國內外最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生產技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迅速地迎頭趕上,做 到與時俱進,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鋒芒集團特別注重技術創新。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涂附磨具生產多采取電加熱而非油加熱工藝,而當時當地的電價很貴。為了降低生產成 本,他們與東南大學熱動力系的專家教授聯手,公司投資30萬元進行油加熱工藝的研究,技術取得突破后,每年節約成本300萬元。這項創新技術使鋒芒產品的 市場競爭力大幅度提升,蜂擁而至的訂單使企業加班加點也做不完。
近年來,中國的涂附磨具市場趨近飽和,中低檔產品出現結構性過剩,而鋒芒集團卻能夠始終如一,保持中國涂附磨具企業的領軍地位,這得益于集團強大的研發團 隊和創新理念。他認為:有科研才有將來,樹立長遠發展思路,重視創新,注重自主品牌的經營和打造,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
目前公司的研發團隊達50余人,近年來先后與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產學研聯盟,并建立了企業院士工作站、江蘇省新型復合研磨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如此強大的科研實力為鋒芒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也帶來了累累碩果。幾年來,公司生產的FM 牌與SAIL牌系列砂布(帶)、砂紙產品馳名海內外。2004年以來,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超柔軟砂布” 、“抗堵塞砂布”、“鋯剛玉重負荷強力砂帶”、“半脆剛玉精磨砂帶”等新品均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鋯剛玉重負荷強力砂帶項目被科技部列入國家 2007年火炬計劃;半脆剛玉精磨砂帶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SAIL”商標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 2009年8月“鋯剛玉重負荷強力砂帶”“半脆剛玉精磨砂帶”兩項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10年4月獲得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立項資助200萬元。
從2005年開始,鋒芒公司全面轉變發展模式,拋棄了以前奉行的市場膨脹機制,反省唯產品銷量馬首是瞻,依靠低價格占領市場的低級營銷模式,向涂附磨具的 中高端市場進軍。他認為:產品的多樣化,差異化,高技術含量化才是企業發展的王道;產品創新,經營理念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正途。
質量為主,營銷為輔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有悖于現代營銷理念的話,卻是鋒芒集團產品營銷的真實寫照。在過去幾年里,公司一直不怎么“重視”營銷,而產品卻供不應求,諾大的企業竟然沒有一個銷售員。他戲稱:“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其實,自信的背后是十幾年如一日對產品質量的不懈追求。公司奉行質量為本的生產理念,早在2002年即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嚴格按照體系的標準對生產過程實施質量控制,使公司的產品無論在可用度還是耐用度上都贏得了客戶的良好口碑。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客戶的好口碑。客戶 的交口相傳成為了鋒芒產品最好的營銷方式。
盡管如此,近年來,公司也加強了營銷工作。他們與客戶建立長期供貨關系,實行定點銷售;主動聽取客戶的信息反饋,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實現互利雙贏。
用人以公 待人以誠
鋒芒集團發展到今天,得益于有支強大的科研隊伍,有一支可靠的員工隊伍。公司奉行用人以公,待人以誠的用人之道,唯才是舉,人盡其才,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 的崗位。他說,我的理念是人才的實用性和適用性,無論是大人才還是小人才,是人才我們就敢于用,敢于重用,最大限度發揮員工的能力。
集團公司實行人性化管理,工作上讓待遇與員工的能力成正比,與公司的效益掛鉤,在生活上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懷。為了解決外地職工的住房問題,集團準備進軍房 地產業,以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集團還定期對優秀員工進行培訓,努力提高公司職員的科學文化水平。目前,集團員工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者166人,具有高級專 業技術職稱的20人,可謂人才濟濟。
鋒芒集團發展壯大以后,開始積極回報社會。他們扶助困難學生,捐款慈善事業,已累計捐助近200萬元。他說:人有錢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自己如何揮 霍,而是自己的社會責任更重了。在西方許多富豪都捐助了大量的資金用于公共設施建設,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財富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才能實現企業和 社會的共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