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越近越便宜,這是一個新概念。”AndersThelin向記者認真地介紹說,臉上帶著得意的微笑,一只手則旋轉起一個精巧的產品磨具。這是在2008年3月底的一個午后,北京的大街上陽光...
“越近越便宜,這是一個新概念。”Anders Thelin向記者認真地介紹說,臉上帶著得意的微笑,一只手則旋轉起一個精巧的產品磨具。 這是在2008年3月底的一個午后,北京的大街上陽光充沛,58歲的Anders Thelin兩天前從瑞典飛到北京視察他的公司,并接受經濟觀察網的專訪。他繼續說道,“這是一種特殊的材料,因為所用的材料少,所以成本小了。我們的目標是使成品和工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這樣的話就可以節省許多材料。”
Anders Thelin的身份是山特維克集團公司執行副總裁、山特維克刀具公司總裁。采訪Anders Thelin之前,我打電話給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的一位負責人。他說,“山特維克?!哦,知道的,它是巨頭,是目前的世界第一。”
山特維克的歷史可追溯到1862年。經過近150年的發展,它在制造工藝方面已經成為全球的領導者。目前,山特維克集團業務已經擴展到130多個國家,擁有47000多名員工。2007年,山特維克集團收入達到1016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領域涉及汽車、航空工業、采礦建筑行業、化工等領域。
這是一家有點奇特的公司。它對客戶提供的是樣品、技術流程和解決方案。這幾乎與所有的中國同類企業不同,截止到目前,中國刀具企業生產的所有產品中大部分還僅僅是“產品”。在追求切削效率的推動下,國際高效硬質合金刀具的生產比重不斷增加,目前已達70%,而中國工具工業仍以生產傳統標準高速鋼刀具為主。 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間,中國企業為進口高效硬質合刀具的花費已經超過200億。
Anders Thelin自信地說,“我認為目前來說中國的企業還做不出這樣的產品。”他拿出數據稱,40億人民幣——這是山特維克在中國的去年的銷售額。自1985年在中國成立第一個辦事處至今,山特維克在中國擁有員工近1500人,25個辦事處和7個生產基地。
山特維克正在新建5個工廠。與其他一些試圖通過并購占領中國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手段不同,選擇新建自己的生產基地,這種低調的做法讓山特維克不僅適應了中國的規定和政策法規,而且在市場上越來越游刃有余。
“我們的打算是長期留在中國市場,并在市場中保持領先的優勢,因為中國的市場發展得很快。”Anders Thelin說,“我們愿意把最新技術帶給中國客戶。”
訪談:
經濟觀察網:山特維克進入中國近30年來,已經擁有了7個生產基地與25個辦事處。在刀具模具領域更是一枝獨秀。是否考慮過并購中國刀具模具企業?
Anders Thelin:公平來說,中國的企業現在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和國際大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們和好幾家中國企業都有很好的合作關系,他們都是很有實力的公司。
首先,我們最根本的一點是保證山特維克自身的良性發展,目前我們在中國發展得很好,我們的廊坊基地發展了十年,產品銷售到22個國家。同時,我們始終在全球范圍內關注著那些優秀的,而且我們感興趣的公司,在中國我們也不例外。
經濟觀察網:中國正在推行振興國產裝備制造業的計劃。在以前的并購或者合作中,一些國外企業通過控股占領了市場和生產,卻沒有帶來技術。有關政府部門在此問題上的態度變得已經非常謹慎。您對此如何看待?
Anders Thelin:我理解中國政府之所以批準這些并購或合作,主要是考慮這些并購或合作可能給中國帶來的利益。山特維克在相關領域里從技術到產品在世界范圍內都處于領先地位,比如說,山特維克集團的專利數量已達到4000多個,相信在中國,我們會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另外,山特維克實行的是多品牌戰略,意味著如果山特維克進行并購或合作,我們會保留原先的品牌,全力做好這個品牌,這種方式可能更加貼近中國政府的期望。
一直以來,我們和中國政府有很好的關系,尤其是地方政府。比如說我們生產廠所在的當地政府,像廊坊、無錫,當地政府給了我們大力支持,,比如申請執照的時候,在我們建廠期間,當地政府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我們之間的合作很愉快。
當然很多規定、新的法規會讓市場更完整,我們山特維克應該是去適應世界各國的規定和政策法規,我們來到中國不是為了廉價勞動力,我們是為了離我們的客戶更近,我們打算在中國生根,長期的發展下去。目前一些企業開始逃離中國,他們眼中的中國優勢跟我們認為的不一樣,我們沒有撤出去的打算,我們還在建新的工廠。
經濟觀察網:山特維克在中國面臨的主要阻力有哪些?中國在山特維克刀具模具領域的未來發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Anders Thelin:我對山特維克在中國的發展和目前取得的成績是非常滿意的,對山特維克中國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找到和留住好的員工。
近日,在中國區總部我們匯集了山特維克中國公司的15個最高領導人開會,他們都是在公司呆了十年以上的山特維克精英,其中大部分是中國人。我們在中國近1500名的員工里,只有30名外派人員。山特維克企業的文化與中國文化已經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隨著山特維克中國的快速發展,更多的新鮮血液加入了山特維克大家庭, 2008年我們計劃還要再增加三四百名左右的新員工。
另一個課題是如何留住好員工,山特維克為員工提供個人發展空間,公司為員工提供各種培訓,給中層管理者提供機會,讓他們成為更好的領導。在員工福利方面,我們考慮的更加長遠,比如說,2008年新出臺的山特維克企業年金計劃,為中國籍的所有正式員工提供進一步的養老保障。
所有這些所傳達的,是山特維克企業文化的核心之一 – 公平、公開。
經濟觀察網:山特維克如何能夠保持企業在高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核心優勢?您對中國企業的建議是什么?
Anders Thelin:從創建公司開始,研發就是山特維克一個很重要的基石,我們做鋼材起步時,研發就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我們相信我們公司長遠發展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要不斷的帶給客戶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截至目前我們共有四千多個專利。我們持續發展的觀點就是在研發領域永不止步,保持我們的世界領先地位。同時,山特維克在研發方面提供良好的環境和一流的研發團隊來鼓勵創新。
另一方面就是我們隨時跟客戶保持密切的聯系,在為客戶不斷提供新產品的同時,了解客戶的反饋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所在,這是非常關鍵的。我也希望中國的企業不但要注重市場,同時也注重和客戶進行直接而有效的溝通。
總而言之,保持核心優勢有兩個關鍵點:一點就是在研發上的大量投入,不斷給客戶帶來新的產品和技術,這是很重要的基石,第二就是跟客戶直接的溝通,在中間沒有隔閡,沒有第三道手,這樣能夠及時,準確的得到客戶的反饋并據此作出迅速反應。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對中國的企業產生一些借鑒意義。
經濟觀察網:在技術方面,山特維克與中國企業如何合作?
Anders Thelin:在技術方面,我們給中國客戶提供的方案是毫無保留的,跟世界任何地方都一樣。山特維克強大的研發能力保證了每年都有大量的最新的產品,技術問世,并投放到全球市場,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市場。
山特維克在全球與各種研發機構有著長期的溝通,對新的項目和優秀的研發團隊,我們總是有興趣與之接觸,交流甚至合作。在中國,政府投入這么大的精力在研發領域,涌現出很多優秀的研發團隊,我們非常有興趣與他們進行溝通,探討與合作。
我也非常同意您剛才說的意見,就是說中國政府支持企業發展方向不僅是出售產品,而是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這和我們的山特維克的企業發展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對于目前中國企業來講,最大的挑戰是生產力的提高,這也正是山特維克的優勢所在。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