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行業平穩開局,1月份,在“以舊換新”政策、春節經濟助力等利好因素驅動下,乘用車產銷量雙增,新能源汽車延續亮眼表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汽車行業總體保持穩定運行。乘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15.1萬輛和21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0.8%,實現同比雙增。新能源汽車表現突出,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8.9%。同時,我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持續快速發展,促進了高端品牌新能源乘用車的占比大幅增加,帶動消費升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預計隨著‘以舊換新’等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近期,全國不少地方公布了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的實施細則,并積極創新各類促消費舉措。北京市石景山區已經開展2025年第一期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此次活動通過懂車帝APP平臺發放,金額總計1000萬元。按照單車銷售額,用戶完成核銷后每輛車可領取2000元到1.5萬元不等的補貼。
吉林省多部門聯合發布《2025年吉林省汽車置換更新補貼實施細則》,對個人消費者在吉林省內置換購買新能源或燃油乘用車新車,根據新車動力類型及購車價格,每輛車可享受3000元到1.5萬元不等的補貼。
除了“以舊換新”補貼,各地還出臺了一系列配合舉措。例如,海南省簡化申辦流程,讓“真金白銀”的補貼更快到達消費者;廣州則聯合車企推出專屬套餐,增加配置、延長質保。
充電設施的發展也為新能源汽車的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介紹,1月份,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9.5萬臺,同比上升49.5%。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18.1萬臺,同比增長222.5%;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21.4萬臺,同比上升2.9%。截至2025年1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321.3萬臺,同比上升49.1%。“目前,全國樁車增量比為1∶2,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仝宗旗表示。
前幾年,每逢節假日,新能源汽車在服務區排隊等待充電的現象曾引發關注。今年春運期間,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基本實現充電服務保障全覆蓋,充電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為了進一步緩解新能源車主“充電焦慮”,多地加速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北京市2025年底將建成1000座以上超級充電站,到2035年,高質量超充站的超充樁平均一次充電時間將降至8分鐘以內,實現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河南省2025年將新建公共充電樁2萬個以上,加快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最后一公里”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汽車出口47萬輛,同比增長6.1%。新能源汽車出口15萬輛,環比增長12.6%,同比增長49.6%。
隨著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增長,汽車企業正穩步有序開展國際化布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當前,汽車出海正處于整車出口轉向海外投資生產的階段性調整過程中。要以國際化的思維,在符合當地制度、文化和經濟發展規律的背景下,協同構建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和配套體系,形成相互加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