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能過剩”這個詞對于整個鋼鐵行業而言恐怕都不陌生,從我們通常意義中理解的過剩狀態而言,指的是總供給一定的情況下需求不足或總需求一定的情況下供給過剩,而這恰...
“產能過剩”這個詞對于整個鋼鐵行業而言恐怕都不陌生,從我們通常意義中理解的過剩狀態而言,指的是總供給一定的情況下需求不足或總需求一定的情況下供給過剩,而這恰恰是產量過剩的定義,然而,產能過剩是否等同于產量過剩呢?從概念上說,產能并不能代表產量實際值,一般認為,產能即生產能力的簡稱,即為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是除滿足有效需求外,還包括必要的庫存和預防不測事故的需要,因此產能過剩是一個產業長時期的供大于求的現象,伴隨著這個產業從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始終;而產量過剩是一個階段性現象,是因為需求突然受到抑制而出現的短期供大于求。
從具體數據來看,中鋼協預計,今年全年我國粗鋼產量將為8.26億噸,比上年增幅在2%以上,需求方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近日發布2014年鋼鐵需求預測成果稱,2014年國內外經濟環境趨好,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加,預計2014年全國鋼材需求量為7.15億噸,同比增長3.2%。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內需求,國際需求的量也是不可忽視的。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中國鋼材出口強勁增長,預計全年鋼材出口超過8000萬噸,折算粗鋼接近9000萬噸,那么這樣算起來,國內本年度鋼鐵產需基本是處于一個平衡狀態的,年度產量方面不存在很多過剩。
那么為什么產能過剩之聲不絕于耳,甚至被認為是目前鋼鐵行業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呢?在這里給大家詳細掰扯一下產能過剩的實質。
當前,中國有9大產能過程的行業,他們分別是鋼鐵業、煤炭業、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船舶、光伏、風電、石油化工,其中對中國經濟影響最大的是鋼鐵業和煤炭業。總體說來,產能過剩是在不同行業之間相繼出現的,就單個行業而言,產能過剩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也就是說,某個行業或某幾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解決了,新的過剩行業又出現,這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因此產能過剩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據悉,鋼鐵制造行業產能過剩已持續好幾年,在2007年前,粗鋼產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產能利用率整體下了一個臺階,再也沒有回到80%,基本維持在75%-80%的區間,即長期產能過剩的體現。
而今天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的演變狀況基本與當年西方老牌鋼鐵大國相似,不同的是由于中國鋼鐵業的體量過大,相同的產能過剩率造成的龐大絕對過剩量使得危害性被放大,因此我們需要理性客觀的認識鋼鐵產能過剩問題,而非將其妖魔化。
因此,產能過剩是一個行業走向成熟期的標志,是行業生命周期不可或缺的階段,我們要做的是緩解而不可能消除這種現象;同時,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于行業的充分競爭,不過在這種環境型啊我們需要避免惡性競爭;此外,不能將產量過剩等同于產能過剩,因為這樣極易誤導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