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條新聞,讓人在長假休閑之后精神一振:“十二五”我國將推動工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邁上新臺階。(2月8日新華網)。眾所周知,“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頗有成效:單位工業增加...
一條新聞,讓人在長假休閑之后精神一振:“十二五”我國將推動工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邁上新臺階。(2月8日新華網)。 眾所周知,“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頗有成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5%,工業節能量超過6.5億噸標準煤,以年均6.98%的能源消耗增長支撐了工業增加值年均11.57%的增長。工業為確保我國“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貢獻。 既如此,何以“十二五”還要把節能減排的重點放在工業身上? 首先是因為,工業雖然在過去五年節能減排很有成績,但從長遠看,節能減排仍然面臨挑戰。一組數據足以讓人看到問題:我國消耗了全球46%的鋼鐵、16%的能源、52%的水泥,卻只創造了全球8%左右的GDP。顯然,中國工業的增長模式,至今仍然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與資源環境的高成本。這樣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亟待根本性改變。 其次因為,工業領域的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占比太高。資料顯示,自1996年以來,我國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的總能耗始終保持在70%以上,而發達國家僅為30%左右。“十一五”前4年,幾個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量快速增長,占了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近80%。我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不斷增加,主要是高耗能行業的快速增長帶動。節能減排,必須以工業及其中的高能耗行業為重點。 再次是因為,“十二五”將是我國經濟由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轉變的過渡時期,也將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關鍵階段。盡管“十一五”期間中國工業年均增長超過了13%,但“十二五”期間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還將進一步加快。居民消費結構繼續升級,對工業品的需求也將繼續增加,我國重化工業所占的比重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對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大。資源消耗總量將進一步增加,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會進一步加大。這要求工業轉變發展方式,走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道路。 最后是因為,我國工業節能降耗仍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誠如有關專家指出的那樣,我國工業用能明顯存在問題:生產過程余熱余壓浪費巨大,能源轉換、利用技術水平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節能與科學用能的研究和指導薄弱。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工業領域的能源利用水平普遍偏低,單位產品能耗有較大差距。有專家曾估計,通過改進節能技術來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的潛力,大致估計在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