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昆侖古事館正在展出的古物展品——磨石。別看我外表粗糲平凡,我可是古人手中化鈍為鋒的“魔法工具”。
【磨石的使命:化頑石為利刃】
我的名字源于使命——“磨”。我的誕生無需雕琢,卻需慧眼,沿河而居的古人從河灘中的萬千卵石,尋覓出質(zhì)地均勻、表面粗糲的“天選之石”,以此賦予那些已經(jīng)敲擊成型的石器更“精細”的鋒芒。如果沒有我,石刃、玉器的薄銳都將無從談起,古人深諳此道,用我打磨出了狩獵的箭鏃、砍伐的石斧、切割的玉刃……一磨一礪間,文明的鋒芒悄然顯現(xiàn)。
【磨石的使用方法】古人砍砸制作出石斧、玉刀等工具的雛型后,將我固定在河岸泥沙中,雙手握緊待磨的石器,再借流水之力,反復(fù)摩擦。河水的沖刷、雙手的按壓打磨,在我的表面留下了深淺不一的溝痕,那是千萬次磨礪的印記,也是化頑石為利刃的勛章。
【磨石≠石磨盤】
我在塔里木河流域有大量的同伴,因表象類似,起初我們被認為是石磨盤,但我們的細部特征及形態(tài)都與石磨盤有根本區(qū)別。我身上布滿定向的線性磨痕,證明我只為磨礪鋒芒而生。如今,我與眾多古人“精工細作”的工具并肩陳列在昆侖古事館的展柜中,我們不僅是工具,更是古人就地取材哲學(xué)智慧的化身。
我是磨石粗糲其外,卻能“孕育”鋒銳以萬年磨痕書寫下了這段“鈍與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