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伏企業半年報陸續披露,世紀新能源網整理22家業內相對較具代表性的企業的半年報,以期讓大家通過這些企業的半年業績對國內光伏企業有所了解。
此22家企業涵蓋硅料、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玻璃六大板塊,按照粗略劃分,其中硅料企業3家、硅片企業3家、電池企業2家、組件企業5家、逆變器企業6家、玻璃企業3家。
從此22家企業半年報觀察,盈利為主基調??偁I收額為2054.29億元,凈利總額為226.29億元。
其中,營收超過100億元的有7家,分別為通威、特變、隆基、中環、天合、晶澳、正泰;營收50億-100億元的有4家,分別為愛旭、東方日升、陽光電源、南玻;營收10億-50億元的有8家,分別為大全、上機數控、愛康科技、億晶光電、錦浪科技、固德威、科士達、福萊特;低于10億元的有3家,分別為上能電氣、禾望電氣、亞瑪頓。營收同比下降僅有3家,占比13.6%;凈利同比下降有7家,占比31.8%。
硅料企業:多企業績耀眼
現今國內主要的多晶硅企業有通威、協鑫、特變電工、大全、東方希望等。2020年下半年,由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多晶硅價格迅速拉升。進入2021年,漲幅進一步拉升,多晶硅致密料高點更是達到225元/kg,漲幅達164.7%。雖然6月中旬之后多晶硅價格迎來緩降局面,但是隨著裝機旺季的來臨,多晶硅價格走出“低谷”,也已五連漲。在此情況下,多晶硅企業業績亮眼就并不奇怪了。
通威在硅料方面近兩年發展迅猛,其半年報顯示,持續滿產滿銷,產能利用率為126.50%,實現產量 5.06 萬噸,平均生產成本 3.65 萬元/噸,產品平均毛利率為 69.39%。隨著不斷的擴產,預計2022 年底,通威高純晶硅產能規模將達 33 萬噸。
大全能源今年成功登陸A股。其半年報顯示營收漲幅為111.99%,凈利漲幅為597.96%。對于營收的變化,大全認為主要原因為多晶硅平均不含稅銷售單價較上年同期增加89.67%,達105.53 元/kg;多晶硅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 11.98%,達4.25 萬噸。
特變電工半年報顯示:新能源產業及配套工程營收同比增長144.65%,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05.27%,毛利率同比增加13.58%,其主要原因則為多晶硅價格上漲及銷量增加。
保利協鑫雖仍在停牌,但其公告顯示,預期于2021年上半年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凈利潤不少于約23億元,去年同期公司擁有人應占凈虧損19.96億元。顯著增長主要受益于高純度多晶硅產品下游客戶需求的增長及市場平均售價上升。此外,保利協鑫顆粒硅萬噸級產能完全放量達產。
硅片企業:隆基、中環優勢依舊
硅片領域,如果僅從上述表格來看,各企亮眼。隆基、中環依照現有規模和形勢來看,依舊優勢明顯。雖然隨著高景、上機數控等企業的強勢進入,但是暫時來看還不會對兩者形成強有力的沖擊。
2021 年上半年,隆基硅片產量為38.35GW,同比增長51.73%。近年,隆基進一步完善自身產業鏈,各方面實力均有大幅提升,組件出貨量更是位居全球首位,但業內依舊愿意將其劃入硅片企業。
從TCL入主中環后,中環股份的發展較為快速,深耕硅片領域,此點較之隆基有著較大的差別。雖然人們依舊愿意將其與隆基進行對比,但是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將其兩者進行全面對比并不公平。
中環發力210硅片明顯。半年報顯示,至報告期末,中環光伏材料產能較 2020 年末提升超過 55%至 70GW(其中 G12 產能占比約 56%),產銷規模同比提升110%。G12 硅片的市場滲透率由2021年初的 6%提升至15%,中環在 G12 硅片的市場占有率超過 90%。業內最大單體太陽能級單晶硅投資項目——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能工廠,預計 2021 年底開始投產,2023 年全部達產。
上機數控作為硅片領域“新軍”,在硅片端依舊有不俗的表現。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其“5GW 單晶硅生產項目”及“8GW 單晶硅生產項目”均已全面達產,實際產能可達 20GW。新增的 10GW 單晶硅拉晶項目也按計劃建設中。
電池企業:日子并不好過
相對于硅料、硅片企業的風光,電池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上游不斷上浮的價格,不斷擠壓著電池端的利潤,原本不高的利潤此時更顯捉襟見肘。在整個電池板塊,似乎除了通威由于自身優勢可以保證足夠穩定的硅片供給之外,其他電池企業大多不得不面對不斷高漲的上游供給,減少開工率成為電池企業不得已的選擇。
愛旭作為電池領域僅次于通威的存在,其實力不容小覷,但其上半年的業績并不好看。對其原因,愛旭認為與“產業鏈短期的供需失衡導致原材料硅片供應不足,公司產銷量低于預期”、“ 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使得公司生產成本增加”等關系密切。但其同時強調,2021 年出現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對自身業績的影響并非長期影響因素,不具有可持續性。伴隨硅料新增產能的陸續投產,原料價格將回歸至正常水平,自身業績會逐步得到改善。
愛康科技的業務并不僅僅局限于電池,其專注異質結電池技術在業內眾所周知。其在半年報中表示,在未來五年內將打造22GW異質結電池、組件制造實體。在電池方面,愛康異質結iCell電池已轉入批量生產階段,平均效率在24.5%以上。但愛康近幾年的業績并不理想,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347.44%,幅度著實不小。如今“押寶”異質結電池,不知業績會有怎樣的改變。
組件企業:群雄逐鹿仍在
組件企業在2021年上半年的日子也不好過。上游漲價雖然傳導至整個產業鏈,但是對于組件企業來說,并不能緊隨上游的步伐而持續漲價,1.80元/W的臨界價格幾乎已經鎖定組件企業的價格上限。
隆基作為新科“狀元”,在組件端的表現依舊強勢。上半年,其單晶組件產量為19.93GW,同比增長149.02%。對于上半年營收的大幅增長,隆基認為主要原因為組件銷量的大幅增長。2020年,隆基組件出貨量由2019年的8.4GW快速提升至24.53GW,由全球第五位躍居全球首位。業內預計,2021年隆基或仍將保持榜首位置。
天合光能作為210陣營的“主力”企業,其近兩年同樣發展迅速。在PVInfoLink發布的全球組件半年出貨量的排行榜中,天合升至第二位。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組件出貨量超 10.5GW,國內光伏電站系統項目開發達到1.5GW 以上,分布式光伏業務原裝品牌系統出貨超 500MW。210組件方面,天合光能上半年出貨量超 5GW,在大尺寸組件產品市場中位居首位。
隨著隆基、天合迅速崛起,晶澳在出貨量的榜單上排名有所下降,但其實力不弱。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組件出貨量為10.12GW,其中海外出貨量占比63%,國內出貨量占比37%。數據顯示:至2020年底,晶澳擁有組件產能23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預計今年年底,其組件產能將超4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繼續保持組件產能的80%左右。
東方日升近段時間的業績并不理想。上半年其營收雖然呈上升趨勢,但是凈利下降126.41%。東方日升認為,造成該局面的原因主要為硅料階段性快速上漲,使得主營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但對東方日升來說,收購的聚光硅業多晶硅項目,一期1.2萬噸產能目前已進入標準化生產。
億晶光電在組件領域地位下降較快,但是在一些招標項目中依舊可見其身影。其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2012.31%,為此22家企業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企業。上半年,億晶光電組件產品累計出貨 1120MW,同比下降11.78%。但億晶光電強調中標的中核匯能 1200MW 光伏組件項目、南網能源 280MW 光伏組件項目等,為其后續發展提供了保障?,F今,億晶光電正在逐步形成5GW 電池+5GW 組件的產能規模。
逆變器企業:難得的漲價機會
2020年,硅料結構性短缺,光伏行業多環節迎來漲價潮,彼時有聲音希望產業鏈共同努力,分擔漲價帶來的影響。但業內認為并不現實,“讓只占系統成本3%的逆變器通過降價分擔硅料漲價帶來的影響并不現實。”彼時,某逆變器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負責人表示,多環節都在漲價,逆變器的漲價時代難以期望。然而,2021年,由于芯片的短缺,逆變器迎來漲價,但是產能同樣受限。
陽光電源,在業內有著“逆變器之王”的稱謂,其在逆變器領域的確擁有著不俗的成績。其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逆變設備全球累計裝機量突破182GW。
上能電氣的逆變器業務依舊為其主要營收來源。報告期內,其光伏逆變器完成了3GW出貨,實現銷售收入3.44億元,同比增長59.05%。同時斬獲了大唐1.25GW、中廣核500MW的招標項目,且在中核5GW集采中有所收獲。相關數據顯示, 2021年上能電氣年產能達18GW,增幅達125%。
戶用光伏起家的錦浪科技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依舊有較好的表現。其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已投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布于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數量為151個,總裝機容量約140.25MW,收入為3817.03萬元。
固德威2021年上半年業績不錯,營收同比增長84.89%,凈利同比增長29.66%。上半年,固德威光伏并網逆變器出貨量約為21.75萬臺,占2020年全年出貨量的66%;儲能逆變器(PCS)方面,實現出貨約2.10萬臺,幾乎與去年全年出貨量持平。上半年境外逆變器出貨量約為15.65萬臺,占逆變器總出貨量的65.62%。
科士達的業績相對不錯,其半年報中顯示,報告期內,新能源光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722.14萬元,同比增長68.69%。同時表示,參與投資的寧德時代科士達科技有限公司重點布局儲能產品領域,目前一期工程已正式啟用,進入運營期,未來將專注于儲能業務發展。
禾望電氣,上半年營收與凈利雙降。整個上半年業績的下降主要出現在第二季度。Q1營收3.38億元,同比增長14.37%;凈利潤6567.04萬元,同比增長125.1%。Q2凈利3267.62萬元,同比下將65.71%。但禾望電氣對Q2以及H1業績下降的具體原因,并未予以披露。
玻璃企業:冰火兩重天
對于玻璃企業來說,2020年應該算是美妙的一年,業績大多亮眼。2021年Q1幾乎依舊延續了亮眼表現,但是在三月下旬,光伏玻璃價格突然大幅下降,然后開始了緩降之路。但八月中旬,隨著裝機旺季的來臨,光伏玻璃價格開始抬頭,并逐漸開始緩升。
福萊特作為玻璃巨頭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幅度依舊較大,達173.66%。多原因導致的光伏發電終端市場需求低迷,以及光伏玻璃價格大幅度下調,影響了光伏玻璃的盈利能力。
南玻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幅達245.5%,在此三家光伏玻璃企業中居于首位。2021 年上半年,其玻璃產業營收53.53 億元,同比增長 49%;實現凈利潤 13.01 億元,同比增長 189%。公告同時披露,目前南玻高純多晶硅產能為 9000 噸/年(技改中),硅片產品產能為 2.2GW/年,電池片產能為 1GW/ 年,組件產能為 0.4GW/年,持有光伏電站裝機量 132MW。
亞瑪頓半年報顯示,實現營收8.8億元,同比增長18.13%;凈利0.23億元,同比下降42.49%。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亞瑪頓將其主要歸結為光伏玻璃售價下降,與2020年Q4高位相比下降50%左右,同時,庫存玻璃按降價后市場價格結算,毛利潤降為負數,且毛利潤較高的電力銷售額同比下降66.77%,影響毛利潤3191萬,同比下降79.3%。但亞瑪頓認為,下半年市場需求有望逐步恢復,光伏玻璃需求將逐步增加。
近期,以硅料為首的多環節再次進入漲價節奏,而三季度即將結束,各企業業績或在Q3結束之后初見端倪,在“雙碳”目標下,不知Q4結束之后,各光伏企業將有著怎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