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企合并的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優勢行業的企業合并形成合力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二是產能過剩或者不景氣行業的企業通過合并減少惡性競爭,做大做強。中船央企整合&n
央企合并的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優勢行業的企業合并形成合力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二是產能過剩或者不景氣行業的企業通過合并減少惡性競爭,做大做強。中船央企整合
“在船舶制造行業,合并是大勢所趨;‘南北船’合并這件事,我們一切聽從中央的安排。”近日,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在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作出了這番表態。
自從2014年底,“南北車”即將合并的消息傳出以后,以“避免央企惡性競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為主要目的的合并潮大幕就已拉開。其后,中船重工集團和中船工業集團(即“南北船”)的合并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不過,兩大集團對此均三緘其口。
胡問鳴的上述表態也是“南北船”高層的首次回應,此次表態未對合并予以否認。胡問鳴還表示,“現在更重要的是把集團做大做強,為后面的發展做好準備。”
一位長期觀察國企改革的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央企合并的決定權并不在于企業,最終拍板還需要更高層政府決定。央企合并的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優勢行業的企業合并形成合力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二是產能過剩或者不景氣行業的企業通過合并減少惡性競爭,做大做強。
“‘南北船’合并是遲早的事,只是時間問題,”一位地方船舶協會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直言。
“南北船”在歷史上原為一家,由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在1997年7月分拆而成;兩大集團基本上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的造船工業都屬中船重工(北船);長江以南屬于中船集團(南船)。
去年1月,就有船舶工業老領導在相關座談會上建議“將船舶工業兩大集團進行合并”,原因在于船舶工業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將兩大集團分割開來,導致兩大集團多年來均存在發展的短板,中國船舶工業的產品建造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去年3月25日,“南北船”雙雙發布消息稱,中船集團原董事長、黨組書記胡問鳴任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中船重工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董強任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此次人事任命也是歷史上“南北船”一把手首次交叉任職,這也推升了市場對兩大造船集團可能合并的猜想。
胡問鳴在此次接受采訪時亦指出,真正的競爭應該是不同所有者之間在市場規則下的競爭,而不是同一所有者之間的國內競爭。
“受國際航運市場低迷影響,民用船舶市場需求同樣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南北船’同為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為了拿到更多訂單,難免要展開競爭;另外,兩船在軍用船舶領域也存在競爭關系。”上述地方船舶工業協會人士向記者說道。
然而,關于兩船合并減少競爭的看法,市場也有不同意見。券商分析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兩船合并將消除國內軍船領域的競爭,這對軍船需求方來講是不利的。
目前中國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造船業作為產能過剩行業,整合似乎勢在必行。
上述地方船舶協會人士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兩船合并有利于保證國有資產對船舶行業的的控制力;但是,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很多民營船企往往是船舶行業轉型、創新的先導力量,兩船合并可能會壓縮優質民營船企的生存空間。
“航運市場疲軟導致新船訂單減少,但是并不意味著市場沒有需求;不過,如果中國的造船業不能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僅僅是合并,仍然難以與日韓競爭。”上述航運業人士向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