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鋼材出口量有望在今年達到創紀錄的一億噸,這引發了中鋼協與美、歐九家鋼鐵協會的一場論戰。如中國在2016年12月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會進一步增強鋼材出口能力。頻頻受到歐美對中國出...
中國鋼材出口量有望在今年達到創紀錄的一億噸,這引發了中鋼協與美、歐九家鋼鐵協會的一場論戰。如中國在2016年12月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會進一步增強鋼材出口能力。 頻頻受到歐美對中國出口鋼鐵消化過剩產能的指責,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發聲反擊。
11月25日,中鋼協在官網發表聲明,對美國、歐盟等九家鋼鐵協會針對中國鋼材出口的指責進行回應,并反對借此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建議。
11月5日,美國鋼鐵協會(AISI)、拉美鋼鐵協會(ALACERO)及歐洲鋼鐵聯盟(EUROFER)等九家鋼鐵組織聯合發表聲明,指責中國鋼鐵行業是造成全球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危機的主要原因。
中鋼協則認為,產能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面臨的共同問題,簡單地把本國或本地區鋼鐵產業的困難,歸結于中國企業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
上述歐美國家鋼鐵協會援引經合組織的統計稱,目前全球的鋼鐵產能過剩量約為7億噸,在中國,有著國資背景的鋼鐵企業過剩產能約為3.36億噸-4.25億噸,該數字預計還將繼續增長。中國今年的鋼材出口量有可能超過1億噸,創造新的紀錄。與此同時,全球鋼鐵消費量卻在下降。
上述國外鋼鐵組織還擔心,在中國鋼鐵過剩產能達到峰值、對國際市場出口屢創紀錄的同時,中國還將在2016年12月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會進一步增強中國鋼材出口的能力。這些鋼鐵組織認為,中國政府在中國鋼鐵行業發揮著持續影響,并因此建議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進行全面評估。
中鋼協在此次發表的聲明中解釋稱,中國鋼材出口增長主要是市場作用和競爭力因素,國內鋼鐵企業是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進行生產和銷售,中國政府并未鼓勵鋼鐵產品出口。
分析師劉新偉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國鋼材目前大量出口至國際市場,在這一背景下,各國的鋼鐵產業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危機,這是美、歐鋼鐵協會此次聯手指責中國鋼鐵業的主要原因。
今年,中國鋼材出口量確實出現了大幅增長。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9213萬噸,相比去年同期的7389萬噸,增長24.7%。
不過中鋼協也承認,歐美等國在1970年代用了十幾年時間化解過剩產能,而中國化解過剩產能也將需要一定的時間。
來自中鋼協的統計顯示,中國從2011年以來就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已經削減粗鋼產能7780萬噸,未來還有更多削減產能的計劃。而隨著市場需求持續萎縮,中國鋼鐵企業也在主動減產,今年1-10月全國粗鋼產量為6.75億噸,同比下降2.23%,已經減產1500多萬噸。
對于美、歐等九家鋼鐵協會要求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提議,中鋼協也提出了反對。11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進行回應稱,鋼鐵貿易問題和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不能將前者作為繼續實施歧視性、不公平貿易的借口。
分析師王國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對中國出口的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時,鋼材進口國目前通常會選用第三方國家作為替代國 ,將其鋼材價格與中國產品進行對比,而非選取中國鋼材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價格。由于使用這一計算方法,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鋼材經常會遭遇相對不利的貿易裁決結果。
中國在2016年12月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后,選用替代國 這一做法將不再能成立。劉新偉認為,屆時在判斷出口鋼材是否存在傾銷時,中國鋼鐵行業將會處于更有利的地位。
沈丹陽稱,無論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相關條款,反傾銷替代國 的做法,自2016年12月11日起都將失去多邊法律依據,必須如期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