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又一波基建項目來襲。12月15日,國家發(fā)改委官網公布,今年7月至11月期間,國家發(fā)改委分別批復了五條公路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約為1122億元。與上述5個公路項目同時獲批的,還有北京新...
又一波基建項目來襲。12月15日,國家發(fā)改委官網公布,今年7月至11月期間,國家發(fā)改委分別批復了五條公路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約為1122億元。
與上述5個公路項目同時獲批的,還有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項目總投資約為799.8億元。
發(fā)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表示,從10月份以來,發(fā)改委已經連續(xù)通過了多個鐵路、民航、公路等交通項目的審批,其投資總額和審批的頻率可謂史無前例。這也多少反映了中央政府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需要通過基建項目的投放來刺激經濟的向好回轉。
從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整體宏觀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創(chuàng)出8個月新低。
此外,11月匯豐制造業(yè)PMI也回落至50.0%的終值,該值為六個月以來最低點。其中,最為觸目的是出口訂單增速,滑落至近5個月低點。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10月份,全社會完成貨運量38.8億噸,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月回落4.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貨物發(fā)送量下降6.6%,降幅較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公路、水路貨運量雖保持增長,但增速也分別放緩了5.2個和0.2個百分點。1-10月份,全社會累計完成貨運量353.9億噸,增長7.3%,其中鐵路貨物發(fā)送量下降2.9%,公路、水路貨運量分別增長8.8%和6.7%。
正是因為以上數據所反映的經濟下行壓力,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力度也不斷增強。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10月初至今,國家發(fā)改委密集批復了41個基建項目,包括28個鐵路、7個機場和1個深水港項目和5個公路項目,總投資已超過萬億。
離12月15日最近的一次批復是在11月28日,當天,國家發(fā)改委批復了敘永至畢節(jié)鐵路項目、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八達嶺越嶺段工程等3個鐵路項目,以及甘肅省蘭州中川機場二期擴建項目,總投資約達510.12億元。
北交大經管學院教授趙堅認為,政府之所以持續(xù)不斷地投放鐵路、公路和民航等基建項目,與經濟增長動力的其他幾個引擎乏力有關。
“房地產此前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部分地方的房價持續(xù)下降,房地產投資也在不斷縮水,黨和政府的多次高級別經濟會議上都不提房地產,這一信號非常微妙,而外貿這塊,上海自貿區(qū)、天津、廣東等地都還在不斷探索之中,目前的外貿形勢也是不容樂觀的。”他表示。
趙堅分析,在此形勢下,只能依靠基建來穩(wěn)住經濟,而中西部地區(qū)的交通、水利、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確實也是一塊短板,雖然從純經濟效益而言,這些投資短期內都不可能得到有力的回報,但其對保持農業(yè)的高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改善中西部的投資環(huán)境,增進中西部和東部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等,都有積極的作用。
趙堅稱,按照目前的形勢,估計明年的基建項目投放依然不會少量。
前不久剛剛召開的全國發(fā)展改革工作會議就要求,在2015年的工作安排上,要圍繞經濟平穩(wěn)增長,深入發(fā)掘需求潛力并重點抓落實和完善重大投資工程包,發(fā)揮好投資穩(wěn)增長的關鍵作用。
然而,這些巨量的基建項目,資金何來?
趙堅稱,鐵路項目基本還是靠中央預算內資金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出錢,而鐵路總公司的錢,除每年幾百億的鐵路建設基金外,其余大部分還是靠銀行貸款,民航和公路項目籌資模式也基本雷同。
不過,近期,政府在引入民資方面正積極開拓新的途徑,嘗試新的辦法。 11月26日被稱為新“融十條”的《國務院關于創(chuàng)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發(fā)布,該意見在鐵路、能源能多個領域都積極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等模式進入。
政府鼓勵民資進入基建領域可從發(fā)改委批復項目時的籌資部分看出,例如12月15日公布的北京新機場項目,發(fā)改委在批復意見中稱,機場工程總投資799.8億元,資本金占總投資的50%,其中,民航局安排民航發(fā)展基金180億元,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安排自有資金60億元,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不足部分由我委和財政部按同比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解決,資本金以外投資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通過銀行貸款等多元化渠道融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