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統計快報數據,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為6.83億噸,比上年增長8.9%。業內專家預計,今年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是產量增長可能出現反彈,另一方面是內外需求增長...
根據統計快報數據,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為6.83億噸,比上年增長8.9%。業內專家預計,今年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是產量增長可能出現反彈,另一方面是內外需求增長下降,今年市場走勢有大起大落的風險。面對這種形勢,我國鋼鐵行業適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由粗放式、外延型擴張向調整、提高方向發展,將是大勢所趨。
今年粗鋼產量突破7億噸無懸念
進入2012年以來,我國鋼材市場供大于求導致鋼材庫存大幅上升。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1月末,全國26個主要鋼材市場5種鋼材社會庫存量合計為1574萬噸,環比大幅上升284萬噸,升幅為22.02%,在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后迅速回升;進入2月份,鋼材庫存繼續上升,至中旬已達1900萬噸,比上年末累計上升了610萬噸,升幅達47.27%。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認為,如果歐債危機不出現最壞局面,引發世界經濟更嚴重衰退,預計2012年全國粗鋼產量將達到7億噸,比上年增幅不會低于3%。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則認為,今年全國粗鋼產量將達到7.5億噸,增長10%左右。
陳克新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現階段阻礙中國粗鋼產量穩定增長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還是歐洲債務危機急劇惡化。從目前來看,歐債危機持續惡化的勢頭似乎已經止住,由此而引發的恐慌氣氛有所消退,市場正在重獲信心。其主要表現:一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形成共識,采取措施避免希臘、意大利等國債務違約。如果進展順利,將使得歐元區擺脫崩潰前景。二是美國經濟開始企穩。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失業率雖然仍在8.3%左右,但已是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以來美國道瓊斯指數節節揚升,距離突破歷史高點——13000點,只是一步之遙。三是全球制造業普遍回暖。這是最重要的“曙光”。據權威機構調查,今年1月份全球30個國家的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2,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1個點。30個國家中,美國制造業增長速度達到了2011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印度工業部門的增長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德國制造業指數為51;中國的PMI指數雖然增幅不大,也回升至50.5,比先前的悲觀預測要好很多。制造業作為鋼鐵消費的最重要領域,其率先回暖,無疑預示著整體市場趨勢轉向復蘇。
“由此可見,雖然歐債危機嚴重惡化,出現世界經濟更嚴重衰退的風險依然存在,但卻是小概率事件,可能性不大。今年世界經濟的主調還是繼續復蘇,盡管其艱難而曲折。世界經濟繼續復蘇的基本趨勢,加之國內決策機構穩增長的實質性寬松措施,也就避免了中國經濟增速的過度回落。由于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2012年中國粗鋼需求繼續提高,并拉動產量穩定增長。按照全年經濟GDP增速8%左右測算,全國粗鋼產量增速決不會低于3%,躍上7億噸新臺階,將沒有什么懸念。”陳克新說。
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從我國鋼鐵行業10年來的發展歷程看,產量增長一直較為強勁。自2001年以來,我國粗鋼產量連續7年呈現兩位數高速增長態勢。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我國粗鋼產量增速暫時性回落。隨后兩年迅速恢復到較高增長水平,2010年粗鋼產量增長9.3%,2011年增長8.9%。
自去年8月份以來,我國鋼鐵生產出現了逐月減緩之勢。1~7月份,國內粗鋼日均產量一直保持在190萬噸以上,8、9月份回落到190萬噸以內,10月份回落到180萬噸以內,11、12月份回落到170萬噸以內。
陳中濤指出,從近年來鋼鐵行業7億噸以上的生產能力來看,當前如此低位的產量水平恐難維持,尤其是中小企業產能擴張的沖動不容忽視。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1年,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僅同比增長5.0%,而地方中小企業則大幅增長了42.3%;中小企業粗鋼增量占全國增量的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