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21-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2015中國國際五金已經盛大開幕,磨料磨具行業、涂附磨具行業及超硬材料行業共近80家企業參會共享盛宴,其中70%的企業集中在8.2館的磨...
10月21-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2015中國國際五金已經盛大開幕,磨料磨具行業、涂附磨具行業及超硬材料行業共近80家企業參會共享盛宴,其中70%的企業集中在8.2館的磨料磨具專區,其他者分散在7.2館、6.2館及5.2館。21日,是展會舉辦的第一天,記者走訪其間,最大的感觸就一個詞兒——“奇了怪呢”!
怪相1:參展商多于參觀商
上海科隆五金展是業界公認全球第二、亞太第一大五金專業展覽會,今年上海科隆展的展覽面積更是近150000平方米,展商2500家,90%以上為一線制造商,這是國內同類展會中制造商比例顯然是最高的。然而,就從首日效果來看,縱“萬事俱備”,如果至關重要的“東風”——參觀商姍姍來遲或不到場,其展會的實際效用也只能是差強人意了。
首日,除了位于6.2館的工具類展區匯聚了些許人氣外,無論是建筑五金展位、緊固件展位,還是鎖具與安防產品展位前,都異常冷清,甚至是在主干道上的參展企業,也都遭遇著“沒人來”的尷尬。廊坊菊龍五金磨具有限公司,這次參展采用了54平的特裝展,展位位置8.2C061可謂是8.2館最顯著的,然而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接待到來的客商,時間還綽綽有余。但記者調侃地問起怎么斬獲如此好位置時,工作人員笑得很無奈:“位置是很顯眼兒,但是展會人少啊”!一位產業鏈朋友在與記者的交流中一針見血道盡其中“玄機”——你看,這次參展的廠家比參觀商要多啊!
相比參與展會的行業企業,雖是在“家門口”舉辦仍未亮相的圣戈班磨料磨具(上海)有限公司顯得看得很明白,“現在展會太密集了,而且展會營銷的收益已經沒那么大了”,市場宣傳經理王悅說到。
怪相2:實體廠、貿易商同臺競技
此次展會的舉辦目的依然是助力中國五金企業“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推動中國優質五金產品和品牌走出國門、走進消費者的家門。然在參展的眾多優質五金產品和品牌中,生產廠家固然居多,但仍不乏貿易商活躍其中。
記者注意到,在外在形象上,生產廠家注重產品的展示而往往忽略外在的包裝,而貿易商,雖說沒有實打實的產品和技術做支撐,在上海科隆展這樣的展會上,他們更重視展會營銷活動策劃及倡導服務的概念。
兩者同臺競爭,在今天這個追求效率與綜合價值的時代下誰更有競爭力,誰主誰輔,已然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了,但是,雙方盤根交錯的利益關系以及面對同一塊蛋糕此多彼少的市場勢局,必決定著他們的競爭關系將愈加激烈。一言以蔽之,尤其對生產廠家來說,本就是負重(巨大成本)前行,如果不謀求變化與轉型,在不久的將來被貿易商吃掉大半個海外市場真未嘗不可知。上海科隆五金展,可見一斑。
怪相3:專業化與炮灰
記者在展會現場留意到,雖然因為9月、10月份展會過于密集及國內經濟蕭條、市場需求萎縮等原因,致使上海科隆五金展展會人氣稀疏,但有限的采購商依然是專業性很強的,且其中以國外采購商為主。
展會現場,來自韓國、俄羅斯、印度等地的采購商居多,他們的目的就是快速而有效地尋找到具有過硬產品品質的穩定的供應商。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參與展會的企業,在產品上不具備足夠的專業性和過硬的品質,或即便有這些品質,而因其他原因未能快速進入老外的選擇性鎖定目標,那么這家企業的參展之行,就極有可能“無功而返”,斥資數萬成本,也只能成為上海科隆五金展活躍氛圍的炮灰。
今天的上海科隆五金展,已似五金領域產品海選進擊海外市場的“選秀大賽”。想說愛它,并不容易。
怪相4:中文,還是英文?
上海科隆五金展的舉辦旨在幫助國內企業鞏固歐美市場出口渠道優勢的前提下,實現了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買家增長15%的目標,幫助參展出口企業穩定利潤、優化渠道;同時多方位多組織全球有影響的五金產品的專業采購巨頭赴會采購。
基于這一定位,上海科隆展參展單位無論是參展資料的準備,抑或是展位眉頭,都應該考慮到海外采購商的閱讀習慣。記者在展會現場注意到,有的企業,尤其是來自臺灣的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可圈可點,而有的企業,則顯然是不了解這場展會是針對海外采購商的,所有對外信息一如既往地只針對國內采購商。這點,顯然是這部分企業參加展會盲目所致使。
怪相5:為什么這么“安靜”?
“只剩下展館陪我談了一天 睡著的大展館 安靜的舊舊的 我想你已表現的非常明白”把周杰倫《安靜》中的這提琴改為展館套用到昨天的上海科隆五金展也是相當的合適。
科隆五金展首天,整個展會現場創意策劃活動比較少,相比其他展會,比如春季上海五金展、永康五金展的美女效應、走秀活動等熱鬧氛圍,上海科隆五金展顯得“文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