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客流減少訂單持平羊城晚報訊記者黃璨、馬漢青報道:第114屆廣交會第一期今天落幕,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各展區發現,盡管展館內人頭涌動,但不少參展商都表示客商流量比去年同期有明顯減少。不過
客流減少 訂單持平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璨、馬漢青報道:第114屆廣交會第一期今天落幕,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各展區發現,盡管展館內人頭涌動,但不少參展商都表示客商流量比去年同期有明顯減少。不過許多參展商均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由于注重產品自主研發、推陳出新,訂單量與去年基本持平,未出現下滑。
客商流量減少是廣交會第一期參展商共識。廣東佛山某陶瓷企業出口總經理伍先生估計,今年客商流量下降了15%左右。除受全球經濟環境影響外,恰逢中東地區傳統節日也是客商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客商人數下降,但多個展區均傳出成交量上漲的好消息。其中,此屆廣交會前三日,五礦化工館成交額比去年秋交會有小幅增長,累計成交17.68億美元,增長2.65%。而前兩日,機電產品成交額較去年秋交會也有3.9%的小幅增長。多位參展商表示,雖然客流減少,但由于產品不斷創新、新產品不斷亮相,有洽談意向的客商或訂單量與去年同期持平,甚至有所增長。
此前,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表示,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顯著放緩,并且普遍出現資本流出、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加劇等現象。
參展商伍先生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一般秋交會能反映第二年外貿市場情況,目前看來,明年的市場形勢并不樂觀。”但佛山另一企業負責人藍先生認為,雖然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速度加快,但隨著部分國家反傾銷政策放開,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值得爭奪的市場增長點。
用好平臺搶訂單 千方百計促成交
18日上午,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考察第114屆廣交會第一期交易情況,巡視了十余家知名廣東企業展位,現場了解成交情況,為廣東參展企業搶抓訂單加油鼓勁。巡館前,招玉芳在廣交會展館主持召開抓訂單、促成交工作座談會,聽取省外經貿廳及全省各分團對第一期交易情況的匯報和對全年外經貿形勢的預判,共同研究改進工作方式、聯絡新老客戶、加大退稅和簽證支持力度等問題,對交易會搶抓訂單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
“海外制造”看好中國市場
廣交會進口展區火爆,一期吸引600多家境外企業參展
作為近幾年新設的項目,廣交會第一期和第三期都設立進口展區。羊城晚報記者18日在廣交會進口展區看到,這里人氣十分火爆,很多“海外制造”看好中國市場,帶來了眾多新鮮的產品,同時,他們也希望借道廣交會這個全球平臺,輻射到其他國家。
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面積達15000平方米,一期就吸引了618家境外企業參展,展位數最多的有韓國、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等展團。這些企業都看準了中國不斷擴大的內需市場,但其產品特色各不相同。如韓國的企業創意十足,推出了很多綠色、休閑、健康類的產品,土耳其、印度等的企業則力推其家電、五金工具制造等特色產品。
“我們這種料理機,既能榨果汁,又能做面條,現在已經登陸中國大的電商網站,賣3000多元,相當受歡迎。”在一家韓國企業展位前,負責人鄭先生介紹說,他們感覺中國市場這幾年變化很快,很多家庭都開始注重健康食品,這幾天成交不錯,也給他們大力度布局中國市場增加了信心。
很多在進口展區的參展企業還表示,廣交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客商,他們希望借這個平臺賣到全世界。一位在現場演示小巧多用吸塵器的馬來西亞客商表示,在當地很少有像廣交會這么大的交易會展,這次在廣交會接觸到很多歐美買家,效果不錯。
“同‘中國制造’相比,這些‘海外制造’勝在有特色,他們普遍都有比較強的品牌意識、工業設計意識,這一點值得我們‘中國制造’學習。”一位來自寧波的國內采購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