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磨具配方的設計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是技術人員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擬定;另一種方法是轉抄其他廠使用過的配方并加以適當修訂。這兩種方法只能是具有長期生產經驗的技術人員才能掌握,而對于剛開始接觸磨料磨具事業的初學者則會感到束手無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磨具配方設計工作的發展,特別是對技術力量薄弱的中小廠影響更大。1963年剛接觸配方時感觸更大,因而想利用數學公式通過主要參數設計磨具配方,通過40多年的不斷研究改進我們提出了磨具配方設計的第三種方法,即利用數學公式通過主要參數在微機上進行系統設計的方法。
配方的系統設計雖經十數年的研究,但這個問題的真正的解決是在應用微機之后才出現了轉機。上世紀80年代初流行的APPLE-2、486、586等機型,使用BASIC程序。1984年李印江教授在鄭州機專(現河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工作,磨料磨具系與計算機系合作編制了第一批BASIC語言配方設計程序,并由鄭州機專和中磨公司分別在各地舉辦了數期配方設計學習班,受到行業的好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斷出現性能強大的新的機型,特別是出現了優秀的基于網絡的應用程序,而傳統的BASIC程序因其使用不便而被束之高閣而不用,直到今天李印江教授在磨料磨具網與靳士威程序工程師合作完成了配方設計WEB應用程序的改造,并根據磨料粒度的粗細、結合劑性能的不同對公式做了新的調整,并增加了樹脂磨具的配方設計程序,而且這一配方設計程序還可以使各廠的技術人員在互聯網上得到幫助,希望這一工作能對固結磨具的技術人員有所幫助。
李印江,男,教授級高工,1962年畢業于天津大學,主修電化學和硅酸鹽專業。畢業分配到第一砂輪廠(沈陽蘇家屯砂輪廠),從事磨料磨具制造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
1980年調鄭州工作,先后擔任河南工業大學(原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材料學院副主任和中國磨料磨具進出口公司技術部主任。期間曾開辦過“磨料磨具職工大學”,并與沈陽第一砂輪廠舉辦過“磨料磨具中專”,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磨料磨具制造專業人才。
李教授長期從事普通磨料固結磨具制造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鐘愛磨料磨具專業,先后編撰出版過多部磨料磨具專業著作,主要有:《磨料磨具技術手冊》、《材料科學技術百科全書?磨料磨具條目》、《陶瓷結合劑砂輪配方》、《磨具配方的選擇與調整》、《陶瓷樹脂磨具廢品分析論文集》、《磨具配方設計論文集》、《陶瓷樹脂磨具廢品分析》、《普通磨料陶瓷、樹脂結合劑磨具配方設計程序》、CBN和金剛石低熔陶瓷結合劑配方設行程序》。為我國磨料磨具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受業界人士的愛戴和敬重。現任《磨料磨具網》技術顧問。